陳威伸
赫威思首席講師
朋友周日一大早來找我,氣嘟嘟的直嚷著:我招誰惹誰了,我家住了不知是誰家的小孩?
怎麼溝通,都有溝沒有通。
我知他有兩位小孩,一位是小三、一位是小一。我也知道,他們平常是很親近互動的。只是他說:小三最近迷上了與同學微信,整天低著頭,抱著手機聊,好像與同學有講不完的話,談不完的事;小一呢,就是迷上電玩,只要有時間,不是自己玩就是與同學玩。兩個人也不是不讀書或不去做家中要做的事;只是與他們講話時,好像都是同一姿勢---低頭、平淡回應聲…。他們是誰阿? 我幾乎都不認得了…。怎麼辦?
我想這是很多,有青少年小孩的父母親,常有的迷惑與抱怨。的確,家中小孩,有時換個年級或年紀,就好像換了個人。我們原有的溝通模式,不再管用。我們不再是他們心目中,唯一的依賴,唯一的神。說他們完全不聽話,也說不上。但他們總是心中另有所屬。有時急了,他們也敢跟你急。然後就是關進房間,不出聲也不出門。
我先說兩個個人例子給大家聽。
我老大讀高中時,瘋籃球,特愛喬登(Jordan)。平時有空就與同學約打籃球,不然,就在家整天打互動式的籃球遊戲---對手是喬登。其實我是很希望他有時間,多加強英文。
講過幾次,收效不大。有次假日,我藉著他在打互動式遊戲---與喬登時。我不做聲色的坐在旁邊的沙發上,看他玩一陣子。他開始時,還有點警覺,但看我也沒多說或做什麼,就安心持續玩。約十分鐘後,我也請教他,是怎麼避開喬登的攔截,他有點不耐煩的教了我。總算是有交集了。
我默默的坐著看了一陣子。然後很自然的靠近看他玩著。然後,我輕輕的說:我聽說喬登的英文很好耶。他點頭,幾秒後突然轉頭看著我,說:他是美國人,英文當然很好阿!? 我說是。然後說:所以,如果不是美國人,英文要好,可能就要平時多練習了吧?! 他繼續玩了不到五分鐘後,收起來了。我問:怎不再玩呢? 他說:他要去讀英文了…。
另一個例子,是有關我二兒子的讀英文。
他初中時,英文不是很理想,我太太一直很關心並盯著他讀。有一次他們倆在餐廳講話。我在客廳看新聞。突然,我太太聲音大起來,說他都沒用心,怎幫他補習那麼久了,這次考試還是考不及格…。然後,叫我去好好勸說。我只好關了電視去調解。
我太太閃了一旁,要看我這平時都不管小孩的老爸,怎麼管。我過去看了他在餐桌上的考卷。說:喔,47分,還不錯呢。你初中就可這樣了,我記得我高三時,第一次的平時考,考了7分。
旁邊的同學還笑我說,哈,考個位數…。這時,我隱約感覺背後有股殺氣,而我兒子也不太相信。因他知道我英文還不錯,還到美國讀過書…。我就很快提出我當時是怎麼反敗為勝的。
不久,我二兒子也平靜並坐下,簡單聊一下後,就進房去讀書了。
上述這兩個例子,我只展示了與小孩溝通的一小部份技巧與原則,是小,但是很重要的技巧
---「同理心」或是「換位思考」。
我沒先急著告訴他們,我要他們做什麼、什麼…。其實,小孩子精得很,與我們相處久了,也知道,我們最希望看到他們什麼的。我們只要與他的關係氣氛搞對了,開個頭,給個台階,他們就會自然而然的去做的。
第一個例子,我不動聲色的陪著他玩他的電玩(他的興趣)。
也認同他偶象的技巧,及他怎麼可以克服對手阻擋…當他肯像大人般給我指導,我們地位好像拉平了…。再沉默一陣子與他同好後,才提出我們的隱性請求,特別是在他很投入在那遊戲時,你的話會像催眠一樣,進入他深層意識的。只要一點點時間,他就會改變的…。
第二個例子,我認同他的情況(不認同也來不及了),然後,舉出我也曾經如此,甚至比他還差…。同理了,並引起他的好奇了,當他再問你怎麼可能,及怎麼改變的時候,就是你可以,委婉但有效教導他的最美好時機了…。
「同理」只是一個開始。
怎麼溝通,都有溝沒有通。
我知他有兩位小孩,一位是小三、一位是小一。我也知道,他們平常是很親近互動的。只是他說:小三最近迷上了與同學微信,整天低著頭,抱著手機聊,好像與同學有講不完的話,談不完的事;小一呢,就是迷上電玩,只要有時間,不是自己玩就是與同學玩。兩個人也不是不讀書或不去做家中要做的事;只是與他們講話時,好像都是同一姿勢---低頭、平淡回應聲…。他們是誰阿? 我幾乎都不認得了…。怎麼辦?
我想這是很多,有青少年小孩的父母親,常有的迷惑與抱怨。的確,家中小孩,有時換個年級或年紀,就好像換了個人。我們原有的溝通模式,不再管用。我們不再是他們心目中,唯一的依賴,唯一的神。說他們完全不聽話,也說不上。但他們總是心中另有所屬。有時急了,他們也敢跟你急。然後就是關進房間,不出聲也不出門。
我先說兩個個人例子給大家聽。
我老大讀高中時,瘋籃球,特愛喬登(Jordan)。平時有空就與同學約打籃球,不然,就在家整天打互動式的籃球遊戲---對手是喬登。其實我是很希望他有時間,多加強英文。
講過幾次,收效不大。有次假日,我藉著他在打互動式遊戲---與喬登時。我不做聲色的坐在旁邊的沙發上,看他玩一陣子。他開始時,還有點警覺,但看我也沒多說或做什麼,就安心持續玩。約十分鐘後,我也請教他,是怎麼避開喬登的攔截,他有點不耐煩的教了我。總算是有交集了。
我默默的坐著看了一陣子。然後很自然的靠近看他玩著。然後,我輕輕的說:我聽說喬登的英文很好耶。他點頭,幾秒後突然轉頭看著我,說:他是美國人,英文當然很好阿!? 我說是。然後說:所以,如果不是美國人,英文要好,可能就要平時多練習了吧?! 他繼續玩了不到五分鐘後,收起來了。我問:怎不再玩呢? 他說:他要去讀英文了…。
另一個例子,是有關我二兒子的讀英文。
他初中時,英文不是很理想,我太太一直很關心並盯著他讀。有一次他們倆在餐廳講話。我在客廳看新聞。突然,我太太聲音大起來,說他都沒用心,怎幫他補習那麼久了,這次考試還是考不及格…。然後,叫我去好好勸說。我只好關了電視去調解。
我太太閃了一旁,要看我這平時都不管小孩的老爸,怎麼管。我過去看了他在餐桌上的考卷。說:喔,47分,還不錯呢。你初中就可這樣了,我記得我高三時,第一次的平時考,考了7分。
旁邊的同學還笑我說,哈,考個位數…。這時,我隱約感覺背後有股殺氣,而我兒子也不太相信。因他知道我英文還不錯,還到美國讀過書…。我就很快提出我當時是怎麼反敗為勝的。
不久,我二兒子也平靜並坐下,簡單聊一下後,就進房去讀書了。
上述這兩個例子,我只展示了與小孩溝通的一小部份技巧與原則,是小,但是很重要的技巧
---「同理心」或是「換位思考」。
我沒先急著告訴他們,我要他們做什麼、什麼…。其實,小孩子精得很,與我們相處久了,也知道,我們最希望看到他們什麼的。我們只要與他的關係氣氛搞對了,開個頭,給個台階,他們就會自然而然的去做的。
第一個例子,我不動聲色的陪著他玩他的電玩(他的興趣)。
也認同他偶象的技巧,及他怎麼可以克服對手阻擋…當他肯像大人般給我指導,我們地位好像拉平了…。再沉默一陣子與他同好後,才提出我們的隱性請求,特別是在他很投入在那遊戲時,你的話會像催眠一樣,進入他深層意識的。只要一點點時間,他就會改變的…。
第二個例子,我認同他的情況(不認同也來不及了),然後,舉出我也曾經如此,甚至比他還差…。同理了,並引起他的好奇了,當他再問你怎麼可能,及怎麼改變的時候,就是你可以,委婉但有效教導他的最美好時機了…。
「同理」只是一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