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尚緯 NLP訓練師
圖斯特食研堂執行長
初次接觸NLP時,最一開始了解的就是「親和感」,剛開始我還有些困惑,想說是不是說錯啦?應該是親和力吧!但深入明白後、沒錯,在NLP的說法就是「親和感」。
在開始談親和感前可以先思考一下,日常生活裡我們受人討喜的程度是如何?
不論在家裡、在公司、在學校、只要是有人在的團體裡,都可觀察自己給人好的印象有多高 (就像早餐店的老闆娘稱呼每位客人都是帥哥、都是美女,一早的心情也都好起來了呢~)。
好!再回到我們的主題上「親和感」。應該算是貫穿整個NLP世界中的基本框架。
將親和感用最簡單的分類說明,那就是「口語與非口語」的表達,如再提升「頻率與呼應」的一致性時,還能將親和感的效果大大發揮出來。
親和感是內在、外在領域的一種牽引關係,就像汽車上的引擎與輪子那樣,單有輪子的車子無法爬坡也跑不快,需要裝上引擎來帶動,才能讓整台車子隨著你的操控前進。這牽引而動的方式猶如自己與他人互動的關係,特別是在意識與潛意識中發生。
內在的「親和感」有時候可能會有矛盾狀況,好比說:「我當時並不想發脾氣,但在那情形我就是控制不住我自己,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類似情節都是親和感不足的問題。若能提升自己內在精神層面的親和感 (理解發脾氣是不好的、可抑制的) ,自己就越能感受心裡面的穩定與祥和,內在層面的心智等級也能完整統一起來。
外在「親和感」就像是技術面的展現,尤其是在「契合與配合」的方式下進行,例如與人溝通聊天時對方坐著自己也跟著坐著,當對方微笑回應時,自己也跟進微笑應答,透過這一來一往流暢的肢體動作、語言 (口語及非口語) 都能帶入親和感的效果出來,但要注意別太刻意模仿對方的動作及說話方式,這容易產生不自然的感覺,彼此都會覺得奇怪跟彆扭。
「親和感」是NLP中最快速與人產生共鳴的重要能力之一,它能化解衝突並中和差異化,產生一股相處愉快的認同感出來。當內在與外在同步整合一致後,「身心合一」的肢體語彙,就能帶出既圓滿又平衡的正向訊息給彼此。
最後親和感還有一項特別的技巧稱之為「呼應」,它如雲霧般是有變化、有彈性的,憑藉「呼應」這樣的能力可將非語言的行為表現出來,當對方的言談行為被投射在自己身上後回應給對方,逐漸地就能變得和對方一樣,這好處在彼此變得越來越像的同時;親和感也就給建立起來了,這也可稱之為「外在和諧」。
從剛剛不停地在介紹「親和感」,幾經思考有沒有發現,無論我們是否有求於人、工作方面的指派分工或想著什麼、要著什麼,只要是無法單憑自己能力完成的,就一定會受託及影響他人。這也為什麼要有「親和感」的能力來協助幫忙。
反觀每人的世界觀與地圖模型都不同,正因爲它來自不同的家庭教養、工作經驗、生活背景…等。讓我們都有不同的環境而產生不同的信念、價值觀與自我認同。
當大家都有各自不同的眼光看待這世界時。想要跟人群建立祥和親和感的關係,就必須先放下對他人及對事情的認知看法,也不需要讓自己完全去同意或嚴肅看待它,只要讓自己保持認同與尊重彼此的心去回應對方,這更是我們生活、工作中可靠有力的「表達引擎」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