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威思專業訓練中心
  • 首頁
    • 關於赫威思
    • 專業講師群 >
      • 陳威伸
      • 劉孟儒
      • 李珍妮
      • Stephen Gilligan
      • Tucker Feller
      • Judith Delozier
    • 各界採訪 >
      • Amazing99
      • Amazing104
    • 聯絡
  • NLPU國際認證
    • 認識NLP >
      • 好文分享區
      • NLP的歷史
      • NLP問答集
      • NLP相關網路資源
    • 【NLP專業執行師-國際認證】 >
      • 專業執行師 線上回看
    • 【NLP高階執行師-國際認證】 >
      • 高階執行師 線上回看
    • 【NLP訓練師-國際認證課程】
  • 國際大師
    • ICC 國際認證【企業高階主管教練】 >
      • ICC 企業高階主管教練 線上回看
    • ICC國際認證【腦科學教練】 Coaching The Brain
    • Judith & Patricia 情緒智商
    • Joseph O'Connor 觀人觀心:破解謊言
    • Judith Lowe 神奇的語言
    • Stephen Gilligan 家庭中的正向親密關係 催眠工作坊 工作坊
    • Judith DeLozier 身體智慧工作坊
    • Tucker Feller 親子教育工作坊
  • 催眠課程
    • Dr. Stephen Gilligan 催眠工作坊
    • 艾瑞克森催眠精進班 三階完整訓練 >
      • 艾瑞克森催眠精進班 線上回看
    • 艾瑞克森催眠 督導班
    • 心理治療賞析:大師系列「艾瑞克森催眠治療」
  • NLP應用
    • 【魅力大系列】演講的身體語言
    • NLP時間線治療法
    • 父母必學的專注力
    • 天然精油調香課-探索專屬自己的香氛心錨
    • 自癒-新地平線 |身心靈動靜整合 >
      • 新地平線 線上回看
    • 優眠藍圖
    • NLP應用精簡短課
    • NLP萬用溝通術
    • 2022 英雄之旅:自我發現與探索的旅程
    • 2021 NLP種子兒童暑期營隊
    • 新常態「框架」溝通
  • 課程體驗
    • 免費體驗-NLP認證課程說明會
  • SFM成功元素
    • 關於協會
    • SFM課程

我們都是有故事的人

11/30/2021

0 評論

 

賴尚緯 NLP訓練師

圖斯特食研堂執行長


(隱喻比講道理更有力量)
​
​「熱情、練習、試錯、挑戰、最後才有機會登頂」
上禮拜有榮幸與同學們分享自己的創業故事,敘述這一路跌跌撞撞的艱辛歷程時,我特別在簡報裡放了一小段「攀岩紀錄片電影」當成是分享主題的精華重點,這部影片帶給我莫大的共鳴及鼓勵,也特別有感,將自己和影片故事連結起來。

大家看完這部紀錄片回饋都蠻一致的,例如:「怎麼這麼恐怖、太危險了吧、這是在玩命啊、膽子太大了、太挑戰了、我的手掌直冒汗…等」
讓原以為創業不難的同學們瞬間改變了想法,回饋的答案是「這真的一點都不容易跟輕鬆」、「我們好像一直誤會創業當老闆的過程」 
當然沒看過這電影的人會想,攀岩與創業有什麼關聯嗎? 
這兩件事雖然沒有直接關係、但卻有間接關係。若歸類共通的相似處一定須要有強大的「熱情、練習、試錯、挑戰、最後才有機會登頂」想必這樣的隱喻(比喻)就能變成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串聯。

為什麼說故事可讓人一點就通呢?因為人人都愛聽故事,而人們愛聽故事自古以來也是如此,有時想與對方說些大道理或證明事實;甚至不斷地解釋真相,反而沒有多少人願意去聽。 

話說語言就要來介紹NLP世界裡好用的工具。NLP的語言有分成上歸、下切、與旁徵 (平行)的類別區分。(下面就以學習的例子來簡單的識別一下)
“上歸” 可以把它的歸類像是「催眠模式用語」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下切” 的概念則是「細節式的語言」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旁徵” 平行則以「隱喻法的故事」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透過快速認識的語言區分後,我們就進入剛剛我說的攀岩紀錄片故事吧。
以攀岩來說它不僅是極限運動的挑戰,更可以把這個隱喻和創業心態裡的「堅持、磨練、累積、正向…等信念」聯想一起是不是就更具有啟發性?

隱喻有多方面的影響力,隱喻故事說給不同的人聽就會有不同的啟發(有時比單純的講道理還容易讓人接受)。但這時須注意一下,當故事講完其實就足夠了,這時就不必要再過多解說內容、過多反而會有畫蛇添足的風險在。一個好的故事本身就有足夠的意涵讓人省思覺察,一旦說多了反而成為明示,那聽者又會把講道理的內容連結成塊,讓故事原本多重寓義的解釋就限制在框架思想裡了。

這裡也再提供一個「隱喻四步」的要點供各位參考︰
一、將大多數人專注的人、事、物轉移到故事中的角色。
二、為故事中的角色處境,去創造象徵性的連結,讓彼此都能產生一種共鳴。
三、確保聽者能在故事中找到所需資源。
四、當故事進入收尾結束前,當中的角色化解了問題,達成了目標結果。
若要表現隱喻故事時,並非要有很多層面的內容。當給予聽者一個專注模式和連結原則,就能為故事創造一個極大開放性的「隱喻價值」也讓人們直接在「潛意識」或「無意識」下進入到人設立場,而你的人生故事將被大家認同而感動。
​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有時我們聽多或看多別人的故事,而忘了自己人生(生活中)有更多寓意的道理,若能多細心思考、內觀自我,那說不定你的故事將會是隱喻他人的精采故事。
​
0 評論

擺脫「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的溝通地雷─NLP的後設模式語言

3/18/2021

0 評論

 

賴尚緯  NLP訓練師

圖斯特食研堂執行長

當我們與人溝通、寫字甚至聆聽過程,都需將所聽、所說、所看;轉換為感官經驗,那很多重要的訊息在過程中,都容易過度主觀、遺漏、扭曲事實;而有失準確的客觀立場,甚至引發溝通的地雷。我們可把這些話語,歸類出NLP後設模式語言的三種類型,來一一破解。

是不是會發現人與人的日常對話中,經常出現一些耳熟能詳的說話方式,當這些關鍵詞語出現後,彼此就容易誤解對話背後的原因,下面我先簡單舉一些例子吧。

「依照慣例一定要這麼做才是對的」
「算了不說了!說再多也沒用」
「他搞這麻煩一定是對我有意見」
「不讀我的訊息是把我封鎖了嗎?」
「你成績不好將來一定沒出息啦!」
(這些例子不一定要說出來,有時心理這樣想也算是)

剛剛這些內容是不是看起來很熟悉呢?又或者你剛剛才聽完有人(或對別人)這麼說。

過去未曾接觸過NLP「後設模式」的朋友一定常用某些特定角度、觀點來說話,說真的這並沒有錯,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且在原生家庭或學生時期就已經在這環境下生活;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但習慣成自然還有得改善嗎? 

有的!只要了解問題我們還來得及去修正自己説法方式、與僵化的想法思維,說修正或許會被誤解自己又沒犯什麼錯幹嘛要修正。但是否想過,假如我們一直以為世界觀就是自己所想的現實本體,那就容易阻礙我們自己進一步的成長、寬心。

人類的經驗會從語言溝通上的方式表現出來,就如同去間餐廳我們會觀察店內的菜單、評價等等,來決定這是否為我們想要或喜歡的一間店,因此語言通常會發生在溝通、生活的經驗裡,讓彼此相互連結別具意義。

從剛剛上述所言之中,可以歸類出NLP後設模式語言的三種類型︰
1.一般化
2.刪減
3.扭曲

在我們要來介紹這幾種後設模式的感官經驗前,也讓各位先知道這三種狀況不會只出現在說話上,它們同時也會反應在文字解讀或收聽者的資訊解讀裡。
下面就分別挑出幾種常見例子與問題回饋方式來做分享:

『一般化 』
1.以偏概全:「男人有錢就花心」
花心與金錢、性別沒有絕對關係,非有錢人或女性也是可能會有花心的行為或特質。

2.能力受限:「我對電腦的工作真的沒辦法」
是不懂電腦還是工具的操作,如果願意學習是不是就能改變現況。

『刪減』
1.比較刪減:「他工作能力比較好」
你怎麼會認為好,是哪方面的工作能力好呢?跟你比又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

2.主詞不明確:「有些人就是見不得別人好」
這邊說的有些人是指誰?如果能指出誰是否被你刪除了哪位重要人設。

『扭曲』 
1.猜臆:「他們竊竊私語一定在說是非」
確定對方竊竊私語真的是在說是非嗎?有沒有可能是在討論重要的事情。

2.因果:「我因為學歷不高找工作才會一直碰壁」
高學歷也不保證找工作不會碰壁,應該是要觀察碰壁的原因是什麼才對。

透過這些例子可發現,當我們與人溝通、寫字甚至聆聽過程,都需將所聽、所說、所看;轉換為感官經驗,那很多重要的訊息在上述這些舉例過程下,都容易過度主觀、遺漏、扭曲事實;而有失準確的客觀立場。

當個人的世界觀被限制住了,可想而知語言的溝通能力也容易被固化,不過真正要改變的其實不是語言或技巧,而是自身的價值、信念、思考面的多重組合,透過這些與人相處上的觀察,才容易尋找到原有的重要資訊,也順便過濾掉一些干擾或錯誤的語言陷阱,那在人際溝通上就能迎刃有餘而豁然開朗了。
0 評論

催眠與上班族

6/11/2020

0 評論

 

陳威伸

赫威思首席講師

去年國內上班族的人口比例,佔總就業人口的49.1%左右。他們每天工作的心情與壓力感,影響著總人口數的95%以上的人。他們自己、家人的身心健康…都是相互緊密牽繫著。而整個社會人心的榮枯與安全,也巧妙但脆弱的維繫在上班族身上.....

所以,如能幫上上班族忙,也等於幫上了整個社會、國家的忙。
這裡特指在身心健康上的忙。也就是在上班族常抱怨的:壓力大、心情差、情緒壞、或惶恐、焦慮、不明所以、創意枯竭…等的心理問題,當有所舒緩或解決時,他們的生產力出來了,自信心出來了,他們對同事、配偶、小孩、親長的關係,也都整個改善了。這時,他們實際上的困難與挑戰,(專業、技術、人際、創意…) 都不再是問題,而只是他們身心狀態改變後的,最佳試金石。

接下來要談的,是針對上班族這特定族群,會有身心現象的預防或改善。

「壓力」本來是物理學裡的用語。指兩件或多件物體,相互擠壓、撕扯、磨耗而產生的現象。後來被引進為心理學領域的用語。因人在日常生活裡,也會因外在的現象,而產生類似物理效應的內在感受。
「情緒」更是因個人信念與價值觀,受到沖擊,一時無法排解時,會產生的感受。它常伴隨生理上的反應。如:心跳加速、體溫高低變化、肌肉松緊改變,呼吸快慢大小的轉變…。

特別提到壓力與情緒的解釋,是當人受到外在改變,而一時無法調適時,會自覺性覺察到的身心現象,可為接下來要介紹的,催眠與上班族的脫困時,會有所聯結與確認之用。

我們知道,任何事情當它脫離特有情境時,它是沒有特別意義的。

如你輕易將老板/領導套上,所謂的壓搾員工的魔頭。接下來你會自覺或不自覺的,怎麼去看他的領導或指示? 以及你會怎麼去保護自己,或反擊領導呢,就可推想了。而你的身心壓力,價值觀衝突,會有多大與多頻繁,也可想而知。更何況,對上班族來說,他的壓力源或情緒頭,不止是對老板而已。還有神同事、鬼規矩、鳥程序…等框架思維。

那些框架思維,層層疊疊的綁架了我們的精力與創意。讓我們疲於奔命,而常一無所成。與其在與自己虛擬的框架爭扎,不如想辦法怎麼可以放掉那些框架,那些刻板印象的、無生產力的思維。反正最糟也就那樣,如改變了、轉念了,是不是可以部份或完全改觀呢? 這時,就是「催眠」--- 自我催眠可以進場的時候了。

比如說:假設老板不是壓榨勞工的,而是有他的善意的目標要追求,或許只是在言行表現上,急切了、強勢了。而並不是真要壓榨、追殺我們…。

 或如說:假設我們的同事,不是只會說說,不會幫忙的神隊友。可能他也是關心事情進展,想出手又不會做,也可能怕我們嫌棄…等。
就像一個老故事講的,早年有公司做鞋子的,想推廣到非州,派人去考察回來,甲報告說:當地人不穿鞋,賣鞋子不是個主意。乙報告說:太好了,當地人還不懂得穿鞋的好處,只要教會了,整個市場機會無可限量…。同樣的市場調察,不同的觀點描述,成敗差別如此之大。這就是「日常催眠」的力量。它的竅門,就是讓人如何「轉念」,所謂的奇蹟就可產生了。

總結來說,在工作場域,發現自己壓力大、情緒漲,到自己不易承受時,將它當為一個好的起點。檢視它的源頭,以不同/反向的假設,如:老板不是壓榨的、同事不是神隊友…,看自己在情緒上是否就可降低、改變了。如行,就這麼去看待與對待人、事、物,一段時間後,一定會有神效的。

如還是不行,也不急。再調幾次不同觀點並試行。
如還是不行,相信自己已努力過了,也學習到了,才好考慮換個環境吧。
0 評論

再談「框架世界」

6/2/2020

0 評論

 

陳威伸

赫威思首席講師

前已發表過介紹框架世界的文章。感謝很多回應,特別是在怎麼可以有意識的日常運用,以及對什麼樣的人(工作、角色、自我成長…)最能學後受益。今天特別針對這反饋來解說。
 
人在各種情境下,為求能有效應對各種情況,及找出它的表面與深層意義,以為長期的回應模式,自然就會找出既有的框架,或自己暫時設訂一臨時框架,以方便其繼續探索下去,並求得越來越好的結果。
 
我們用企業管理的例子來說明。企業一般可分三塊來專注與探討,即經營層,管理層,執行層。這三塊因設訂的角色不同,職司與管理重點也各有不同:
 
  • 經營層:著重在公司目標、方向、願景、甚至到價值觀與文化的塑造…等,最後要以經營成果向董事會、股東會負責。
  • 管理層:著重落實公司經營層所設訂的目標,選擇適當策略,編訂預算,並訂訂各種執行方案與SOP,交付執行層按部就班執行,並定時檢核與調整。
  • 執行層:依管理層交付的各種執行方案,與執行標準,並依所設置的KPI推動。定期呈報結果與檢討修正。

上述的三層的結構與管理重點,就是一般企業在年底規劃,年初公告施行的管理模式。以框架的概念來看,也是由各種大大小小,不同的框架所架構出來的管理模式。就像前文講過的,有了框架,可較穩定持續執行與推動。並可依之設定各種管理規範與辦法,而效率與成本可得到最佳化。是一般企業經營者所追求與努力於建構的。
 
但是環境總是變易的。就像這次的疫情,全球各行各業的凍結, (除非與疫情醫療或防護有關的行業)。而這時,既有的經營管理模式,很多都頓時不管用了。如不能及時更張者,可能就會在這役裡,從市場上消失。多少五十年、百年老店,也因不敵而退場。凡群聚生意的(認為人潮就是錢潮的,反變成群聚風險的行業,如:百貨、餐廳、旅遊、旅館業、培訓業、夜市、夜店…),而一般辦公室,保險行業…,也都以遙距化工作或在家工作為逐步的主流。線上房仲、培訓課程也方興未艾。這時如還緊抱舊框不放著,可能會喪生於此疫中…。

0 評論

“日常性”催眠-101

5/13/2020

0 評論

 

陳威伸

赫威思首席講師

日常性的催眠現象,才是最切身,但是又最容易被忽略:伴侶間、親子間、做決策,個人成長,情緒勒索,與客戶互動,這些才是我們生活中,常遇到的痛,也最需要無痛脫困的...

“催眠”這議題,涵蓋面是無所不及的。專業性探討的文獻或操作,也大把大把有的是,讓人目眩神移不已。反倒是日常性的“催眠現象”解說與運用,較少被論及。其實,是應被廣泛提醒或運用,以真正得到催眠的無邊效益,而實際上,有近90%以上的催眠現象或效益,並未被系統化介紹,而只著重在所謂的“催眠技術”的介紹或教導,殊屬可惜。
催眠現象,簡單講,就是個人或群體的意識,由某一常態性的狀態,極短或短時間內轉移到另一個意識狀態。如:本來很焦燥,突然看到自己養的寵物,就松弛下來。本來因事很迷茫,看了一則勵志廣告,突然覺得被召喚甦醒過來了…。
或相反的,本來很有幹勁,突然因重要親人走了,頓覺人生無奈無意義。本來工作認真且自許甚高,突然因人事公告,個人升遷又落空,頓覺一切都是假的,沒意義的…。當各種運動季,如球賽開賽後,所在地居民也常陷入所謂的瘋狂狀態。或最近的疫情期間,人們常因當局发布的訊息,而有不同的瘋狂行為,如:搶買口罩、大量屯糧或外逃出城…等,這都是集體陷入半催眠狀態的現象。

這些日常性的催眠現象,才是最切身,但是又最容易被忽略的。如果以範疇而言,約略可分如下:伴侶間,親子間,學習,與同事合作,做決策,個人成長,個人脫困,情緒勒索解套,與客戶互動,與上級互動,與社會世界間互動…這些才是我們生活中,常遇到的痛,也最需要無痛脫困的。而正向催眠,正是其最好的選項。(反之,有的人會選擇吸毒,嗑藥,酗酒,沈迷夜店,暴力…)。
而有趣的是,一般知曉初階催眠方法,或初階催眠諮詢者,擅長於將來訪者,置入一安全、平靜、甚至沈入的狀態,而施以正向導引置入的步驟,當來訪者返神後,也常有不錯的成果。所以,這部份的功效與功勞,還是應予重視及鼓勵。以為奠立催眠基礎概念,與操作方法的重要階段。

不過,日常的催眠場合,遠超過這種方式所能滿足需求的程度。在上述治療式催眠,是相互約定好的默契行為。可以請來訪者放松、深呼吸、腦中盡量不思量…,並以放慢語速、壓低聲量與音調,斯條慢理的進行。有時要10~20分鐘的過程。而日常性的催眠,或稱“會話式催眠”,常要在更短時間內,讓來訪者“轉念”,並朝你期待的狀態進入。
如:銷售、說服、建立信賴感,或對大眾的演說、教學、公司簡報…等,所謂的“集體催眠”情境。而上述的治療式催眠法,顯然還力有未逮的。你的對象,除非是被動式的、不得不的(如公司大老板的月會集體精神講話…),否則,如不是在1~2分鐘內,達成某種程度的契合,所要導引的效果是很難產生的。

能夠在這麽短時間內,親和力與契合感的建立,是有一些特別的技藝要熟練的。如:
1,尊重對方的處境與需求
2,找到對方目標後的目的,
3,確認對方的動機與熱情
4,善用隱喻、故事與例子
5,投其所好,因人設事
6,規劃便捷步驟與路徑
7,設計他的階段性獎勵或榮譽

為什麽,我要在這時候---混亂,茫然,模糊,不確定的時代(疫情沒完沒了、經濟覆蘇緩慢、全球屏障隔離…),特別要呼讑並點醒,這原來催眠功能可以有的價值,可以怎麽再次覆甦,撫慰與造福這趟下來,大量受苦的人群…。以更廣泛,更日常的方式,點出催眠實相,讓一般有心人,都可以應用。

我會在接下來很短的日子里,陸續寫上面提及的,各種範疇的日常性催眠的應用文章,供大家參考選用。也歡迎有興趣者,請提出你最感興趣的前二項範疇,我可優先發表。
0 評論
上一頁

    文章分類探索

    全部
    Dr. Stephen Gilligan
    NLP
    NLP假設前提
    T.O.T.E.模式
    三位人稱
    催眠
    優眠藍圖
    劉孟儒
    咻模式
    大運動場
    學員分享
    後設模式
    從屬等級
    心錨
    情緒
    教練
    教練狀態
    新地平線
    時間線
    李珍妮
    框架溝通
    溝通
    目標設定
    米爾頓模式
    英雄之旅
    表象系統
    親和感
    親子教育
    講座活動
    迪士尼策略
    陳威伸
    馬雅曆法


    上課實景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關於赫威思

專業講師群
認識NLP
精選好文
​各界採訪

赫威思課程

NLPU聯盟授權國際認證課程
NLP應用系列
​催眠課程
國際大師


接收最新電子報

訂閱服務確認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訂閱失敗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图片
Copyright © 2016 赫威思專業訓練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110 台北市信義區松德路36號4F
電話:02-8789-2148 
傳真:02-8789-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