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Dr. Stephen Gilligan 催眠與創造力:一個必要的結合 | 2024 Dr. Stephen Gilligan 督導工作坊 |
0 評論
李珍妮 NLP高階訓練師赫威思執行長 催眠療癒大師─Stephen Gilligan就像中國文學/哲學史上的莊子。莊子善用故事,比喻和隱喻傳遞他的想法。他們倆的氣度和手法有許多異曲同工之處。透過老師帶領的催眠工作坊課程,找到生命中的喜悅、資源與力量,可以產生超越的作用,同時整合了對立的兩端,這也就是「問題即解答」。 2002年八月的某一天,我在課堂中當下被老師具有穿透力的聲音所吸引。溫柔的語調,不論大笑或微笑,露出一種赤子之心的表情。就像他所說的全人類所具有的原型三能量 – 溫柔、猛烈和淘氣,都在他身上一一顯現。 沒有感受到太多技巧的鋪陳,只有滿滿地對人的關懷。就好像欣賞一首詩,一幅意境深遠的畫作,他的聲音一直在腦中迴盪,每個字好像都聽到了,但是那種意義抓不到,若有似無,無法深刻體會。有專業的心理師,精神科醫師,在課後透露,第一次參加他的課時,完全掉入他的聲音裡,陣亡了。第二年再來雪恥一番。 記得在課程中,他講到“生命會一直流過你的中心,除非它不流動了。” 他站在講台上,伸展著雙手,說著:「讓所有的困難,不幸,痛苦都過來吧,伸出雙手去迎接它們….讓它們穿透過你…流經你….」突然間,好像似被打開閥門一樣,有股力量沖進來,產生一種無比的勇氣,好像自己可以接受任何迎面而來的挑戰,當下有很大的觸動。 老師常說,你解決了現在的問題,不代表以後就天下太平,沒有任何新的問題了。後面還有更多更多,只是你現在更有經驗,方法去面對、體驗和轉化了。 對於越是想要去除的東西,這也是沒有被整合的部分。去歡迎它!找到生命中的喜悅、資源與力量,可以產生超越的作用,同時整合了對立的兩端,這也就是「問題即解答」。 有關生生不息的心理治療和個案示範 – 督導工作坊。這是老師專業的生命精華。這麼多年來,大家所關心或想要處理的問題種類,大抵不出親情,親密關係,個人生命中的難題,掙扎與夢想等等。這些所謂人類普世共通的議題。老師對個案的專注,投入,很快就讓兩人建立起連結。當案主解除心防,願意把內在最深沈的東西拿出來,往往有很多很美的東西出現,案主的聲音與表情都不一樣了,身體的語言也變化了。在場的每個人也都深受感動,接收了或多或少的療癒。在這裡對於治療的心法和手法學習最多。 Steve 老師就像中國文學/哲學史上的莊子。莊子善用故事,比喻和隱喻傳遞他的想法。他們倆的氣度和手法有許多異曲同工之處。有次上督導課,有位同學回饋老師讓他想到莊子的一篇故事 – 庖丁解牛。是的,老師精湛的手法就像庖丁的刀法,輕鬆,游刃有餘,不費吹灰之力。 在20年的歲月裡,一年一度的相遇與學習,像春風化雨,點點滴滴入心頭。 期待你也能加入。我們常說上課看機緣。越早結緣,就越早享受它帶給你的好處。不論是助人工作者,或喜愛學習的你。 Welcome ~ 劉依玫 NLP高階執行師社會工作師 愛永不止息,但身為一名專業助人工作者,我的愛就常常熄掉,正向一點就想:「再點燃就好」,的確是有很多方法-再點燃。最近,有些陷入個案所擔憂的事,常常想著我在個案的內在層面、外在環境還能做些什麼,想到我快被自己煩死了。就這樣我的愛與希望熄了、再點燃;熄了、再點燃。以下分享那被點燃的經驗: 同上催眠課的同學說:「剛剛老師和你做的示範練習,你生命中美好的經驗是想到什麼?」 「我是滿錯愕老師剛剛催眠過程是從高中、國中、國小,試圖讓我想起美好的回憶,有想到片段啦,但老師講了一句:『想起美好的經驗,繼續擴展著。』,我馬上想到是我的老公」 同學寫了一下催眠稿說:「我也許做沒老師好,但我們試看看」 「別擔心,你會做得很好」 她催眠的導引前半部,讓我放鬆後,就進入讓我想像美好經驗的畫面猶如電影的大布幕在我眼前,畫面愈來愈大,然後讓我想像自己也走入場景中。 我想到老公,原本他在畫面中小小的,但隨著同學的指示,他愈來愈大、愈來愈大,我走向畫面中被他擁抱著。心裡的感受是這10年來我們互動的每個點滴,是好、是壞他都擁抱著我,而我對他的美好、小缺點也毫不在意完全地珍惜擁抱他。非常美好、溫暖的感受。 催眠練習結束後,我回饋給同學:「老師在協助我放鬆和觸發我的美好經驗是200分,我已經有感動。而你延伸、深刻了我美好的經驗,我好愉快,早上的煩憂不見了,非常謝謝你。」 在這個練習後的日子,我時常想起練習時的感受,馬上就可以回到那種愛的力量,驅除了我的恐懼。不是老公平日的陪伴我沒感覺,而是他陪伴我每個困難、快樂的時刻,這些點點滴滴在我放鬆的時候,藉著催眠,美好經驗有了整合、強化、擴展,是那麼真實且美好。 陳威伸 NLP高階訓練師赫威思首席講師 催眠是什麼?到底有沒有催眠這回事?我學的會催眠嗎?......對於催眠,有很多的好奇和疑惑,甚至ˋ是誤解;這篇文章幫助大家理解催眠。
Q1,到底有沒有催眠這回事? A:回答這問題是有趣的。它的答案也是有趣的,端看你從什麼角度去回答。基本上,答案是:有催眠這回事。因為有一些証據可佐証。如當人在某一種催眠狀態下時,他的外表呈現、反應模式及生理現象,皆有改變也。如心跳速度、肌肉鬆緊、腦波頻率…等。 但答案也可能是沒有催眠這回事,因為催眠現象是那麼普遍,以至一般人是沒能覺查到它的存在,所以說不上有沒有這回事。我們在生活上,幾乎所有的情境都存在這些現象,如政治、經濟、演藝、文化、婚姻、愛情…等皆是。更具體說,如政治人物的某些政治主張,讓當時的人們一時景從而不自覺---如希特勒的優生學論調,蔣中正的十萬青青年十萬軍…,或如股市的一時看漲,眾人就樂觀過頭,一時看跌,眾人就過度拋售…,或如偶像崇拜、追逐或模彷…等,這些都是集體催眠的最佳實例。 但是它是那麼普遍,那麼無孔不入,就如空氣於人,水於魚,久而久之,不覺其存在了。其實這才是最嚴重,也最值得去注意與防患的。簡而言之,催眠現象於人,就像中國古典哲學裡,莊子感嘆的:「不知是莊周夢蝶,還是蝶夢莊周矣」。更進一步講,其實人生只是隨時隨地,由一種催眠狀態進入另一種催眠狀態而已…。 Q2: 催眠或催眠現象是什麼? A:一般人對催眠的英文認知是(HYPNOSIS)。而這HYPNO-是個希臘字根,意指睡眠狀態。在十八世紀,當催眠現象首度被有記載的報導時,常是指當事者,在進入所謂的那狀態時,都是兩眼已閉,身體呈放鬆或睡眠狀態。因而就留下,催眠就是在類似睡眠狀態或實際上已睡著的意思。 而這用詞誤導了幾百年,甚至到現代,對一般人或不知道的人,也都還根深蒂固存在著,更別提現代娛樂的舞檯式催眠表演,看到被催眠的人,都是深陷在舞檯的椅子上,垂頭入眠的印象。 實際上,目前在學術研究或臨床運用上,有了更多的發現與運用,因而有許多不同的稱呼。如(Trance)幌忽狀態,亦可再細分為: 出神狀態或入神狀態,或(Guided Meditation) 導引式的冥想,或 (Other than consciousness) 非意識狀態,(Altered States) 變動意識狀態…等不一而足。所以就現代對催眠現象的研究,催眠,就是將人由某一意識狀態,導引至另一意識狀態謂之。導引的方式,可以是千百種,有快速的、有累進的,有正向的、有負面的,有清清醒醒的、也有半夢半醒的…。端看當事者當時的狀況、需要去處理的問題程度與性質而定。而催眠現象,狹意而言,就是當一個人進入所謂的催眠狀態時,所呈現的現象。一般而言,當事者會呈現對自我或週遭的情境,一種穩定、諧調及內外一致或不再有衝突的現象。 Q3:催眠的安全性為何 ? A: 這也是一個經常被問到的問題。它可分為幾個面向來探討: 1.人被催眠時,會不會做出自己不想做的事來? 2.進入催眠以後,自己會不會出不來? 3.別人或自己,可不可能因催眠而做出不利於自己或他人的事來? 首先,這三個問題都同樣存在一種假設,即催眠會使人,不由自主或被控制住。也就是說,當人在催眠狀態時,有一種特別的力量會產生,而這力量是自己無法控制的。其實這是似是而非的。 當人在催眠狀態時,生理上,或意識上是有一些變化的,但這些都是可以解除的。因這問題也會牽扯到比較遠或大的面向上,也就是說:這世上有沒有催眠這回事?這兒不再細述,但就狹意而言,只要你自己願意,任何事你都可以做到,也可以不做。換句話說,縱使你是在被催眠狀態中,只要真正涉及你生命、尊嚴或安全底線的事,你的潛意識都會幫你轉化掉,而不會去做。而那些你會去做的事,就像喝醉酒的人,會好像失去自制能力,瘋言瘋語似的,其實都只是不傷大雅或趁機宣洩的行為而已。 所以,甚至是進入催眠以後,自己會不會出不來?這問題的答案,也可想而知。一定是可以出得來的。如萬一不知為什麼原因,還是搞不定時,怎麼辦? 只要半途中斷之,叫醒或搖醒,皆可行也,當事者或你自己,最壞的感受,也只是如睡覺到半夜時,突然被吵醒,人或精神不是很舒服而已,一陣子後一定會好的。 最後,在催眠下,人會不會做出對己或別人不利的事來?這答案也是一樣。只要這是違背當事者的倫常觀念或道德標準,這些都一定不會發生的。因為,催眠只是一種跳過意識關卡,直接對潛意識溝通的方式。只要這些不是當事者既有的觀念,或違反其生命最高價值觀的,就不會發生。所以問題不在於催眠這手段或工具,而是在於這個人生命最核心的價值觀為何也…。 Q4:我學得會催眠嗎? A:一定會。原因:
A:簡言之,有下列各項用處:
Q6:如何可以成為一位優秀的催眠師? A:就像在各行各業裡,想成為其專業上的優秀執行者,專注、不斷的練習、不斷的自我改進與成長,都是不可或缺的特質。但成為一位優秀的催眠師,還不只有這些。因催眠不是只有理性上的認知就行,還要自己能身體力行,以身作則,起示範作用才可以。尤其是催眠課程的學習,會使自己進入一自己的潛意識領域,甚至是與宇宙集體潛意識掛勾的境地,及與其他人的多層次人生經驗與內涵接觸,其間的虔誠、尊重與包容是很重要的素質,應不斷修練與提昇。如有學過像NLP這類的識己助人及與人有效互動的工具,則是非常有幫助的。 Q7:學習催眠的終極意義為何? A:當然,每個人學習的目的都可能不同,其認為有意義的程度也可能不同。 不過,因為催眠這門學問,涉及人類個人能力與集體能力,甚至是文化現象的探索。所以,任何想要對自我有深層認識與互動,或啟動自己更多潛能的人,都可以來學習並獲益。推而廣之,任何想要對人性或人類有更深層認識與互動的人,都可以來學習催眠式的多重溝通與說服法並獲益。所以,對我而言,學習催眠的終極意義,可以是,保持自己與自己,自己與別人,自己與宇宙萬事萬物的終生學習動力。從而開發各種成長、彈性與可能性。使自己在每日的驚喜與感恩的生活中,與所在的世界,產生休戚與共,民袍物與的胸懷。 Q8:催眠工作或操作的倫理觀為何? A:我們不得不承認,催眠是一項非常有力的工具。因其有力,所以能成為其所欲善其事的利器。就像任何利器一樣,都需善加保養與運用。因此較高的倫理要求,是有必要在學習中或學習後謹守善持的。我們認為重要的倫理觀,如: 1,正面與積極的人生態度 2,善意與無私的人際互動 3,謙卑的人生與待人態度 4,確認與尊重每個人都是不同的 5,時時感恩,處處感恩及其它… Q9:催眠與自我修練的關係為何? A:由於催眠的練習與運作,可以讓我們進入潛意識的領域,小則改變自己的習氣與能力程度,大則,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甚或參與造化,上與天意相謀。所以也成為很多想自我修行的人,一項很好的修行工具。 人類意識的能量、容量與運作能力,當與潛意識相比時,是非常貧乏的。而催眠或精確一點說,自我催眠的練習,的確可以開拓一條大道,讓自己可以無時無刻,無所不在與無所不能的與自己深層的內在互動,從而產生深遠的改變與永不退轉的成果。傳統的自我修練或修行的方法與得道的老師,可遇不可求,或其教法與學習時間模糊與冗長,成效也不明確與穩定。所以,現代已有很多致力於自我修練與修行的人,或多或少,乾脆以自我催眠為主要的修練或修行的工具矣。 Q10:催眠、學習與終生成長… A: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議題,排在【催眠十問】的最後一道題,是要指出,催眠、學習與終生成長,是一個永遠的議題。並希望大家可以就此開始這個行程---假如還沒開始的話。我們知道,學習是適者生存的不二法門。環境不斷變遷,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成長的人或生物,才可能適者生存。但學習與成長,談何容易! 多少人,套句古語「十年寒窗苦讀書,不免名落孫山外」,更別提那些敢想不敢做,或想都不敢想的人了…。為什麼?可能是學習不得門徑,可能是從來就沒想過;但更可能的是,與其個人學習歷史及造成的學習心態不適有關。 學習可以是樂趣,學習可以是歡愉。這時真是情何以堪? 如果這時,能有自我催眠的知識與能力,可能的態勢就會大有不同。因為,催眠技巧的運用,可以讓當事者,很快跳過其歷史的詛咒,直接與當事者純樸的原創力源泉相遇、相知與相交。而終生的學習與終生的成長,就可開始…。最後到底是學習後才會適存,或是適存後才有學習,已渾然不可分矣…。 陳威伸 NLP高階訓練師赫威思首席講師 慶賀StephenGilligan來台催眠工作坊二十週年 遙想杜牧當年,十年一覺揚州夢,如今赫威思回想與紀立根大師(Dr.Stephen Gilligan)的相遇相知,瞬乎二十載。 由台灣最早帶入的艾瑞克森學派,當年只有少數專業人士才會知道和參與的,到現在催眠在各個領域的運用,已成顯學。當時只有台灣人士參與,到國外很多慕名而來親炙受教,直至去年起的疫情,導至線上課程興起,上線同時學習者,已多到六、七個國家,以及三、四種社群媒體的聯結。 更重要的是,他已將「催眠現象」、「日常催眠」帶到了一個,不必有課前學習、任何先置條件,只要是有心想在個人的專業領域 (如:助人、自我成長、兩性,親子、業務,領導以及深度溝通等等) 的同好,都可以來參與和受用。 這進展是十年前想都沒想到的,更別提二十年前的勇於邀約與做夢之心。在這已二十年的落地生根,並且本土化的季節,或許正是時候,大家要來一起祝勉它的成年禮,共同見証它的未來十年、二十年吧! 讓催眠不再是神秘、遙不可及,以及少數幾種傳統的用途。讓它成為我們日常效力生活的一部份,可以更輕鬆地達到我們想要的,無論是工作、人際、或自我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