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月英 NLP訓練師
建中退休輔導主任
NLP的N係指Neuro(神經),我們透過視覺(V)、聽覺(A)、嗅覺(O)、味覺(G)、觸覺(K)五感來理解世界,而五感透過神經系統傳遞的訊息,亦被神經系統用特定的方式來解讀處理。父母透過提升自我的VAK敏銳性,能更好的認識孩子、理解孩子,提供有效溝通與協助,成為有效能的父母。
父母難為 且從做中學
「教養孩子,許多時候,父母會感嘆到底該如何做,才能真正幫上孩子的忙?滿懷愛心的辛勤父母,可能是倍感挫折的父母!教育並没有教我們如何做一個稱職的父母,這個角色,必須從做中學,它是個需要去學習及成長的角色。
為何子女感受不到我的愛?
因愛淪為最佳理由及藉口!
常聽父母抱怨:為何我這麼愛他,親子關係卻越來越疏遠?為何我那麼努力,卻一點效果也沒有?那是因為父母常用「愛」這個雄厚的後盾,支持自己的種種想法及做法,『因為我愛你,所以要你選理工組!』『不讓你交女朋友,是因為我愛你!』……這樣說,好像是只要我愛你,或因為我愛你,父母便可以心安理得的「為所欲為」了。
當「愛」被認真的拿來當充足的理由及藉口時,我們便醉心於自己的想法及作為,無視子女的感受及需求,失去了審視想法及作為是否得當、是否有效的自覺與能力。沒有愛也許僅是空虛,不當的愛卻令人感到傷心及痛苦;光是愛是不成的,要有效能的愛,懂得貼近子女,認識他們、理解他們,尋求有效的方法
一心用理想的模樣套在子女的身上
而忘了或拒絕理解子女真實的模樣
有效能的父母,懂得貼近孩子,試著瞭解孩子,幫上真正的忙。然而,普遍現象是:很多父母並没有意識要先去「認識」孩子,只是一味的用自己的方法、用自己的期望去愛子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父母的普世心理,「子女有好表現好成就」是父母的普世快樂,在這種心理及快樂底下,通常父母對子女有著很高的期望,期望他有好表現好成就。
因此,許多父母在教養子女過程中,便無形的塑造了一個理想的模樣,虔誠的一心用這個理想的模樣套在子女的身上,希望看到的是那個樣子,可是常常事與願違,父母看到的卻是子女怎麼這麼不成材,表現怎麼這麼不好,怎麼和自己想的有著十萬八千里的差距,這是父母很難接受的事情。
當父母的理想和子女的事實形成很大的差距時,父母便感到失望、難過,接著就諄諄教誨,或提出更多的要求,『你應該把更多時間花在課業上,退出社團!』『電腦先切掉,等功課有起色再說!』,假使子女没辦法做到這樣的要求,生氣下的責備便出來了,因而產生親子衝突,造成疏離的關係。
久而久之,在惡性循環下,關係越來越糟,情緒越來越大!最後,父母絕望的說:「算了!我不再管他!」有一種放棄的意味,在這種情況下,子女也開始對自己失望,失去了動力,最後放棄了學習,放棄了自己。
因此,父母得靜下心來想想:自己是否一心用理想的模樣套在子女的身上,而忘了或拒絕理解子女真實的模樣,失去了貼近的瞭解與有效的協助!
父母得檢視自己對子女的期望和要求,是否為了補償自己的失落?是否為了讓自己更有顏面?是否只是為了讓自己更快樂?那麼,你愛的是自己還是孩子?
提升敏銳的VAK 瞭解真實狀況
接納真實模樣 成為有效能的父母
父母最後會釐清答案,自己真正想愛的是孩子,自己真正的目標是希望孩子過得幸福快樂,這時便比較不會把焦點擺在自己的期望和想法上,而願意貼近孩子,試著瞭解孩子的真實面貌,接納他的真實模樣,建立合理的期望,提供適切的引導。
父母可透過提升自己的視覺V、聽覺A、觸覺(感受)K的敏銳性,時時觀察孩子的內外在身心狀態,多多傾聽孩子的聲音,細細感覺孩子的感覺,把對孩子的期望從理想國度拉回現實層面,相信每個孩子出生便是一顆生命力飽滿的種子,具有長成一棵大樹的潛能,以敏銳的VAK真正去瞭解、關懷、尊重及信任孩子,提供有效的溝通與協助,成為有效能的快樂父母。
父母難為 且從做中學
「教養孩子,許多時候,父母會感嘆到底該如何做,才能真正幫上孩子的忙?滿懷愛心的辛勤父母,可能是倍感挫折的父母!教育並没有教我們如何做一個稱職的父母,這個角色,必須從做中學,它是個需要去學習及成長的角色。
為何子女感受不到我的愛?
因愛淪為最佳理由及藉口!
常聽父母抱怨:為何我這麼愛他,親子關係卻越來越疏遠?為何我那麼努力,卻一點效果也沒有?那是因為父母常用「愛」這個雄厚的後盾,支持自己的種種想法及做法,『因為我愛你,所以要你選理工組!』『不讓你交女朋友,是因為我愛你!』……這樣說,好像是只要我愛你,或因為我愛你,父母便可以心安理得的「為所欲為」了。
當「愛」被認真的拿來當充足的理由及藉口時,我們便醉心於自己的想法及作為,無視子女的感受及需求,失去了審視想法及作為是否得當、是否有效的自覺與能力。沒有愛也許僅是空虛,不當的愛卻令人感到傷心及痛苦;光是愛是不成的,要有效能的愛,懂得貼近子女,認識他們、理解他們,尋求有效的方法
一心用理想的模樣套在子女的身上
而忘了或拒絕理解子女真實的模樣
有效能的父母,懂得貼近孩子,試著瞭解孩子,幫上真正的忙。然而,普遍現象是:很多父母並没有意識要先去「認識」孩子,只是一味的用自己的方法、用自己的期望去愛子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父母的普世心理,「子女有好表現好成就」是父母的普世快樂,在這種心理及快樂底下,通常父母對子女有著很高的期望,期望他有好表現好成就。
因此,許多父母在教養子女過程中,便無形的塑造了一個理想的模樣,虔誠的一心用這個理想的模樣套在子女的身上,希望看到的是那個樣子,可是常常事與願違,父母看到的卻是子女怎麼這麼不成材,表現怎麼這麼不好,怎麼和自己想的有著十萬八千里的差距,這是父母很難接受的事情。
當父母的理想和子女的事實形成很大的差距時,父母便感到失望、難過,接著就諄諄教誨,或提出更多的要求,『你應該把更多時間花在課業上,退出社團!』『電腦先切掉,等功課有起色再說!』,假使子女没辦法做到這樣的要求,生氣下的責備便出來了,因而產生親子衝突,造成疏離的關係。
久而久之,在惡性循環下,關係越來越糟,情緒越來越大!最後,父母絕望的說:「算了!我不再管他!」有一種放棄的意味,在這種情況下,子女也開始對自己失望,失去了動力,最後放棄了學習,放棄了自己。
因此,父母得靜下心來想想:自己是否一心用理想的模樣套在子女的身上,而忘了或拒絕理解子女真實的模樣,失去了貼近的瞭解與有效的協助!
父母得檢視自己對子女的期望和要求,是否為了補償自己的失落?是否為了讓自己更有顏面?是否只是為了讓自己更快樂?那麼,你愛的是自己還是孩子?
提升敏銳的VAK 瞭解真實狀況
接納真實模樣 成為有效能的父母
父母最後會釐清答案,自己真正想愛的是孩子,自己真正的目標是希望孩子過得幸福快樂,這時便比較不會把焦點擺在自己的期望和想法上,而願意貼近孩子,試著瞭解孩子的真實面貌,接納他的真實模樣,建立合理的期望,提供適切的引導。
父母可透過提升自己的視覺V、聽覺A、觸覺(感受)K的敏銳性,時時觀察孩子的內外在身心狀態,多多傾聽孩子的聲音,細細感覺孩子的感覺,把對孩子的期望從理想國度拉回現實層面,相信每個孩子出生便是一顆生命力飽滿的種子,具有長成一棵大樹的潛能,以敏銳的VAK真正去瞭解、關懷、尊重及信任孩子,提供有效的溝通與協助,成為有效能的快樂父母。